大数据分析在招标项目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速发展中的招投标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拥抱信息时代并不断提升招标工作水平成为当前行业的迫切需要。对于多数招标机构而言,对招标项目开展后评价与再完善工作,是提升招标工作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本文将就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更有效地开展招标项目后评价工作在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该模式的研究将对招标行业其他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参考意义。
伴随着我国正式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十三五”时期,在互联网及物联网领域的爆炸式发展中,大数据时代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说过,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同样,我国政府在顶层设计上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战略,2014年3月“大数据”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中明确了大数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开放共享、推动创新、强化安全和提高管理的目的。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招投标制度正在作为一种较为可靠的交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依法应招项目的招标率已达90%,招投标领域正在不断发展扩大,在未来,社会各方主体将对招投标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对招标项目进行后评价与再完善,是促进招标工作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就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更有效地开展招标项目后评价工作做简要的分析介绍。
一、何为大数据
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大数据白皮书《大数据计算:创造商业、科学和社会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中首次提到的词语,2008年美国计算社区同盟并未对此明确定义,而只就当年大数据的核心作用在书中进行了介绍,至今国际上仍未形成一致定义。“这个词本身是模糊的,但它正在变得越来越真实”,康奈尔大学数据学家乔恩?克莱因伯格说,“大数据是一个过程,一个口号,它有可能改变一切。”
(一)各国各机构的定义
大数据在维基百科定义为:巨量资料。指的是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它们的大或复杂的数据集的术语,大数据也可以定义为来自各种来源的大量非结构化或结构化数据。这个定义是从数据的名词本身来阐述的,笔者认为在当前大数据概念应用泛化的情况下,该定义并不精确。
研究机构定义为:大数据是一种巨量、高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需要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新处理模式才能使之发挥作用。
咨询机构麦肯锡定义为:大数据指传统数据处理系统无法在合理的时限内对其内容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据信息集。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对大数据也进行了官方的定义。《大数据发展纲要》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二)大数据共识
纵观各方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大数据只是信息化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IBM公司根据其基本特征,提出了5个V特点,而这个概念正逐渐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第一个V(Volume),即规模性,数据量大,包括采集、存储和计算的量都非常大;第二个V(Variety),即多样性,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而如此众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得大数据与分布式架构云计算的关系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不可拆分;第三个V(Velocity),即时效性,数据库要求的处理速度快,数据增长速度快,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也高。比如“今日头条”软件搜索引擎要求几分钟前的新闻能够被用户查询到,而针对该用户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则实时推送针对客户个人兴趣所在的推荐新闻,这是大数据分析区别于传统领域的显著特征;第四个V(Value),即价值,指整体价值极高,但大数据价值的密度相对较低,单个数据可以说是毫无价值。比如一次招标项目的顺利完成对于整体招标行业的意义可谓少之又少,但汇总海量招标项目数据并利用合理的算法就能得到价值很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