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产品经理:如何有效的做产品数据分析
编辑导读:面对海量的数据,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筛选过滤,进行分析后才能对业务、运营等部门产生有效的价值。而如何做好产品数据分析呢?本文作者将从心法和招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这篇文章,大约需要3分钟。我写了两个基本的事情,关于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做数据分析时,如何保持行之有效,它们一个是关于“心法”、一个是关于“招式”。
01 “Make it right 保持正确动作”
我在最初接触射箭运动时,感觉自己动作还可以,并且时不时地也能命中靶心,剩下的只是大量练习而已。但是事实上,我的技术动作等所有事情都很糟糕,是运气和其他一些因素,让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错误地认为“我没有问题!”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懊恼地发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换来进步。
同样身为一名数据产品经理,我常常思考,我们在数据分析上有没有过错误地认为过“我没有问题!”
实际上我见过很多的无效的数据分析和相关的数据需求,它们都有几个和上面的疑问类似的“共同点”:
- 引用了大量的“虚荣指标”,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导致看起来没有问题;
- 把分析结果,强加在预先设定的结论上,强制没有问题;
- 引用了大量错误的指标,进而得出更加错误的结论,没有发现有问题;
- 得出结论后,并不能付之以行动,无法解决问题。
毫无疑问,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分析行为是错误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并对此毫无察觉。
其实,即便是很多做数据分析多年的老鸟也会时不时犯类似的错误。就像是我们需要判断“产品需求”的真伪一样,我们在做分析时,它的“目的”、“方法”、“结论”,也存在真伪和一些细微的动作差异。而我们稍一不留神,就会踩上“数据分析的坑”,并且这是常有的事儿!
所以能够找到数据分析的问题并改正,从而进行有效的分析,来自“数据感” !
我们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第一重要的就是“数据感”。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是一种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分辨我们所要分析的场景下,分析的指标、度量值,等等是否正确有效。
但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的正确练习,才能获得的能力,而往往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那么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有必要掌握数据分析?(说数据分析简单不需要刻意掌握,那都是骗人的)
其实,对产品经理来说,其实数据分析没有那么的“鸡肋”,也不必担心这有多难。在做数据产品经理之前,我也或多或少的做过一些面向业务的项目。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借此机会,想通过自己一些经验,来尽我所能的讲解“如何有效的做产品数据分析 ”这件事,进而通过一些“动作改善”,让我们的分析能力提升。
由于篇幅限制,我试着总结几点干货,以求可以快速的产生“数据感”:
- 好的指标天然具有比较性和计算性(只能看的指标,也只能看看);
- 结论必然是可执行的(做不到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去);
- 正确的结果一定是有参照的(否则就容易产生错觉);
- 平均值和总数,不是只有这俩计算结果的方法(众数、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方差同样也很重要);
- 同一件事,存在两者皆可的指标口径,必只取其一(新用户,是注册算新,还是下单算新)。
- 指标与前后分析,一定存在逻辑关系或直接影响的关系(能够前后自圆其说)
02 “Just do it 做起来就是了”
第一件事,在分析开始前制定分析目标。对于你负责的每个产品线来说,是第一件事情。
在不同的产品开发阶段,我们需要侧重关注不同的分析目标。例如,在没有解决用户转化之前,大可不必过多的关注用户的留存、流失指标。因为我们在没有确保核心的产品形态稳定前,大多数的用户去留,都是由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而决定的。所以这个时候,用户的留存、流失分析就变成了后置结论。可以有,但不是重点,因为它们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问题。(产品上线早期,我知道了我们的次日流失率是80%,但是它仅仅是个结论,我们并不能通过这个指标进行改变任何事情,因为结论不能改变结论本身!)
关于分析目标,我们对于一个产品线,通常有以下四类目标可以逐个关注:
- 产品设计是否满足预期,每个环节的基本转化是否正常,当下哪里有问题?(我们已知的不确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