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文学的新景观
大数据对于网络文学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革新。大数据背景下,文化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且共享途径与方式也较之更加多元、广阔,形成一种高度共享与利用的文化形势。同时,大数据的相关性利用可以将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审美意识倾向和文学诉求相联结,网络文学迎来了巨大的变革时代。虽然文学内在发展的本体理念没有改变,但在文学的生产模式以及发展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网络文学的价值早已不再局限于它自身,如果说网络文学是等待人们开发的巨型宝藏,那么大数据就是挖掘的工具,当数据将价值结果以及预估效益带到我们面前时,我们可以进行准确的开发和利用。
一、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文学共享的新形势
网络文学共享的择优性。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的文本分析,以此来了解用户的喜好。针对分析结果将文学资源进行排序,比如将当下的热点题材、受欢迎度高的作品等排在网站的靠前位置或进行首页推荐。阅读量、分享量和搜索量决定着该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对于这些量的统计就是对大数据的一种统计利用。这种择优特性不仅有利于文化共享的推进,也会做到在文化热度上的实时更新。因为阅读量、分享量、搜索量都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变量,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对这些变量进行实时的统计和分析,最终的结果会为我们提供现时性的具有高热度的网络文学。这种针对性推荐共享,可以在共享后对结果进行二次利用,创造网络文学的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网络文学共享形式多元广阔。一提到网络文学,大家都会想到文学网站,这在网络文学中属于传统主流的共享平台。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网站就有晋江原创网、起点中文网等。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只要是拥有开放数据和可以交流的平台,就有网络文学的衍生,比如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形式。以张嘉佳的作品为例,张嘉佳被称作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最初是以“睡前故事”的名义发表在网络上的,几天内阅读量就超过四亿次,转发量达到千万次,出版后一年的销售量更是创下了单本小说历史记录,超过百万册。所以说,网络文学共享的平台是多元化的,发展机会也是相对公平的。而且网络文学共享平台都具有高度的开放度,无论是平凡的个人原创还是文学大家的作品,我们都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文学共享平台上看到。
数据分析下的交互性共享。当下是一个开放的数据时代,网络文学的交互性在开放中变得越来越强。网络小说往往都是时时更新的,读者会在小说的简介页面看到一个评论区域,这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显性交互。虽然作者一般无法回复评论,但都会看到这些评论,并会根据观者的评论来完善小说的创作。举个例子,“比如作家本想让甲娶乙,可是绝大部分读者希望甲娶丙,这时候作家可以选择,是按原来思路,还是按小说可能延伸的商业价值去改写结局?所有决策的因素、动机跟方式,也是数据分析。”[1]这样不仅有利于文学创作者能创作出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也有利于读者有一个更好的心理体验,实现创作者与读者间的无隔阂性交流。但这种有意识的改造很可能使创作者失去独立的创作个性,这就要求网络写手在写作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对意见的甄别筛选能力,不能过分地追求市场和读者的追捧。同时,网络文学的共享还包括一种反向共享形式,即创作与欣赏。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发在文学平台上与他人共享,同时我们还可以去欣赏阅读他人的文学作品,这是现在网络时代独有的双向共享模式。有一种人人可创作的氛围,但这也造成了文学作品的良莠不齐。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来进行调节,将一些过于低俗或不符合当下潮流的文学作品进行实时性的淘汰。
二、大数据对网络文学的影响
当下网络文学早已不是新兴领域,它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网络发展模式,大数据也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概念。“大数据时代与文学存在具有复杂的作用关系。从宏观角度分析,大数据的到来加快了文学消费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传播;而从微观层面上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形塑社会结构的同时,改变了文化结构,并促进文学的版图发生了分化。大数据在介入文学生产的同时,也是文学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2]可以说,大数据同网络文学有着深厚密切的联系,两者在融合中寻求价值,谋取发展。网络文学的发展会通过大数据来体现,大数据也会通过自身的数据结果来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推动整个网络文学框架的最终形成。